行业寒冬之下,品牌如何逆袭突围?

2018-11-24 小李白家族 19503

 扫码分享

想创业的小伙伴,扯姐不是想给你泼冷水,一个在工商局做事的朋友告诉我:今年注销的公司,比注册的公司多3倍!还有一组更可怕的数据:今年新增公司数量1245家,跟2016年12012家、2017年6672家比起来,简直是直线下降啊。

今年,所有行业都不是很太平

美图、拉勾网裁员的消息,在行业中引发热论,阿里的裁员率更是高达50%。随着范冰冰事件曝光,超过100家霍尔果斯的影视公司申请注销。P2P(网络金融)爆雷潮后,近4成从业者离去。地产龙头万科房价暴跌50%,“活下去”成为唯一目标。行业寒冬的到来,可能跟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关系。随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对税收的调整,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比如你的工资是5000元,税改前可以按最低工资标准2100元扣除社保,而税改后必须按照实际工资缴税,个人要缴920元,企业缴纳1860元,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负担都加重了,这样一来,开公司的人自然就少了。

行业寒冬随之而来的,便是消费降级现象

经济不景气,人们消费欲望降低,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为什么一个卖低价货、劣质货的拼多多能够上市?因为消费降级,人们对低价产品的需求增加,买不起贵的,只能买便宜的。而拼多多的出现,正好抓住了老百姓的这种心理需求。人们还完房贷还完信用卡,只能买榨菜下饭,噎住了就喝口西北风,所以现在连榨菜都宣布涨价了,之前被外卖抢占市场的泡面,也慢慢有了回暖的迹象,两者的逆袭,更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消费降级”的到来。虽然双11天猫成交额高达2135亿,但并不能说明消费者平常也是这么挥金如土,只是一定时间内的囤货行为,平时攒着不买,等到双十一再集中剁手。现在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梦想,纷纷往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跑,因为工资高、就业机会多,但同时也面临高物价、高房价的问题,所以节衣缩食就不奇怪了。大多数企业在市场寒冬面前倒下来,但仍有一部分企业,依然保持稳步增长。比如日系汽车,在2018年10月公布的销量数据中,无论是欧美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销量都是下跌,而3大日系品牌却一枝独秀,集体呈现上涨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主要是它们采取了灵活的产品策略,比如广汽本田,虽然它自身车型很少,但几乎每一款都是热销车型,如口碑爆棚的超跑飞度GK5,靠的就是基础单品而不是品类延伸的产品策略。这样做,你就不用不为了抢占每一个细分市场消耗自身精力,只需要集中在一个靠谱的市场,精准洞察用户痛点,做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努力把产品做到极致,就能引爆市场。产品策略,其实就属于品牌策略的范畴,这说明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就必须要有品牌意识。我们对王老吉加多宝之争都比较熟悉,几年前,当广药集团收回王老吉时,只剩下一个空壳品牌,当时大家都觉得王老吉没有办法翻身了,因为加多宝拥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和强大的团队。然而当王老吉恢复元气后,很迅速就把凉茶市场夺了回来,最后以加多宝卖给中粮集团为这场战争画上句号。

王老吉为何能重新崛起?

因为竞争的终极武器,就是通过建立品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成果,只要这个品牌还在,企业就能永远活在消费者的心中,就算大火也烧不掉。强大的品牌,总能影响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就像一副很丑的字,你看到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如果告诉你这是某某大师的真迹,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顿时觉得好牛逼。产品就像一个普通人,而品牌就是把你包装成一位大师。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从产品到品牌的一个过程,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用跟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才能打破市场的固有规则,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现在整个大市场不断被细分为更多的小市场,过度细分的市场已经达到饱和,品牌很难再挖掘出潜在空间,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横向营销,打破所有界限,开创一个新的品类或者新的使用场景。没有蓝海,就自己创造蓝海。

一旦你获得了成功,构建了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再冷的寒冬,也奈何不了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