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虐童公益海报:别让孩子再受伤害

2019-04-22 小李白家族 27543

 扫码分享

前几天,996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大家分成两派,一派是支持996的,而持反对意见的,大多是我们苦逼的底层人民。为什么我们这么反对996?因为一旦加班,就没有时间照顾老婆孩子,就会缺席孩子的成长,以后孩子就跟你不亲了。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是这样的:“妈妈,那个每天半夜来我们家睡一觉,天一亮就走的男人是谁呀?”“孩子,那是你爹,他是做新媒体的。”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家庭是最重要的,而孩子更是重中之重,父母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然而,有人却对我们的心头肉伸出了黑手。前几天,微博上一个视频引发网友持续关注。视频中,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被一名女子用脚踹,而旁边的男子却袖手旁观。虽然后来证实该女子是孩子的妈妈,但即使是孩子的妈妈,也不应该对孩子这么狠心啊。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别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随着该事件的发酵,“虐童”话题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还记得去年,红黄蓝虐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被告人用针头扎了数名幼童,情节十分恶劣,整个社会都为之愤怒不已,所幸,最后被告被依法判刑。昨天上午,网上又传出疑似虐童事件,照片中,一女童被关在笼子里,甚至躺在地上被人用脚踩着脸。后经当地警方证实:照片系女童父亲故意摆拍,只是为了和前妻斗气。

即便这些行为不是真的,也会对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伤害。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扭曲的环境中,试想,他们还能健康地成长吗?这些被报道出来的虐童案,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没被报道出来的,可能情节更严重,对孩子的伤害更大。扯姐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反虐童”海报,希望我们能够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可爱的祖国花朵,不要让他们受到伤害。

嘘!

利用威胁的手段和人的恐惧心理,让孩子沉默
这些施暴者都是深谙人性的“心理高手”
如果我们沉默,就是对施暴者的纵容

家庭暴力

通过夸张的手法
表现出家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试问怎么能对孩子下得去手?
孩子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伤害的

无形的暴力

语言暴力虽然看不见
但它对孩子精神上的伤害
甚至比真正的暴力更严重
就像这只无形的手一样

孩子是易碎品

用形象化的比喻
来体现了孩子是脆弱的,易碎的
一旦磕到碰到哪里
将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和痛苦

没用的东西

你永远不知道你一句无心的话
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多大的伤害
中国式的打骂式教育
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孩子需要你的鼓励,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反性侵暴力

孩子和老人其实是同一个人
用超现实的手法
表达了性侵对孩子的伤害
有些伤害,会跟随孩子一辈子
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和噩梦
请停止对孩子的施暴!

熟人做案

别以为危险离我们很远
其实它就隐藏在我们身边
2018年曝光的儿童性侵案中
熟人作案占7成
就像孩子手中的布娃娃一样
因为太熟悉了,以至于放松防备

看完这些公益海报,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海报是艺术的表达,但是危险却是真实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稍不不注意,就会给犯罪者可趁之机。反思之余,扯姐不禁在想: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创意海报?总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点:
1. 创意人员的偷懒。好的创意,是不断推敲反复修改的结果,会死很多脑细胞,创意人员想的是,只要能在截稿日期前交稿就万事大吉了,谁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呢?而且即使有创意,客户不一定买单。
2. 从客户角度来说,客户都是看效果说话的,产品卖得好才是王道,至于创意,只是广告人的一次幻想而已。而且有创意的作品一般都比较冒险,只有极少部分客户才会愿意为一个大胆的想法买单。
3. 中国的消费者教化程度跟西方国家相比偏低,在理解力和艺术鉴赏力上还有待提高,消费者就喜欢简单粗暴、不需要思考就能看懂的内容,不喜欢绕弯子。
4. 东西方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中国是一个用情感纽带连接的国家,充满情感的作品更容易打动人,看看江小白和那些流传的广告金句就知道了,创意在这里只能水土不服。

最后回到“反虐童”的主题上来
孩子是我们的盼头,是我们的希望
我们应该拼尽所有,去保护我们的海报
不要让他受到任何伤害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被疼爱的
多一个人看到这篇文章
就能少一个不幸发生!

返回顶部